学深悟透知行合一,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强大实践动力
——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
连日来,市直机关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结合实际谋划落实举措,一致表示要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,以担当实干、奋楫争先的昂扬姿态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南篇章。
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,会议审议通过的《建议》为今后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路径。”市发展改革委表示,作为全市“十五五”规划《纲要》编制的牵头部门,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将提高站位、紧扣市情、着眼长远抓好规划谋划,及时掌握、全面对接党中央、省委关于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的部署要求,切实做到对标对表,找准找实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,注重开门问策,统筹各方资源、动员各方力量,广泛吸纳好的意见建议,积极借鉴先进地区好经验好做法,进一步提升规划的科学性、精准性、实效性。
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,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;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。全市工信系统干部职工纷纷表示,将立足主责主业,抓紧抓实当前重点工作,重点抓好培优促强扶大工程、优化为企服务、“人工智能+”、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、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五大行动,促进制造业做优做大做强,全面提升产业链竞争力,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,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摆在国家发展的关键位置,让人倍感振奋。”市科技局表示,将紧扣企业创新主体培育,开展“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”行动,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。通过组织科技攻关、建设科创平台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等措施,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投入积极性。围绕新兴产业龙头企业,建立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库,积极壮大创新主体。持续深化成果转化应用,通过市校共建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,打造“安理智谷”科技创新产业功能区,与多所高校及技术转移机构合作共建服务平台。
新时代新征程,全市商务系统表示,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,坚持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,结合实际落实好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,实施惠民生和促消费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,促进消费和投资、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。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,围绕全市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,推进制度型开放和改革创新,统筹好商务经济发展与安全、统筹内外贸一体化发展、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。坚持以倍增计划引领消费之城打造,认真实施消费提档升级倍增行动、开放型经济规模倍增行动、利用外资渠道拓宽行动,着力打造皖北地区消费中心城市、合肥经济圈休闲消费中心城市,为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作出商务贡献。
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、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部署,为新时代“三农”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,对于夯实强国建设农业根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。市农业农村局表示,将把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,聚焦粮食安全与产业升级,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推广智慧农业技术,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强化种业创新与农机装备支撑,着力夯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方向,加快精品示范村和省级中心村建设,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。深化改革赋能,优化强农惠农政策供给,完善利益联结机制,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奋力书写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新篇章。
“全会提出,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,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。”市文化和旅游局干部职工表示,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,实施“文化强基”工程,加快武王墩、寿春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,更好传承历史文脉。 (下转四版)
实施“产业跃升”工程,推进寿州古城5A级景区创建,打造焦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,实施八公山品牌塑造工程,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。实施“工业铸魂”工程,盘活工业遗产,打造历史文化街区,唤醒城市记忆。实施“区域联动”工程,深度融入长三角,拓展发展空间。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,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。
新征程催人奋进,市生态环境局党员干部表示,全会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建设美丽中国进行了系统部署。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,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,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变革,聚力打造“低碳之城”、制造强市,加快完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,建设“降碳—减污”协同样板;全面推进美丽蓝天、美丽河湖、美丽乡村、美丽城市建设,深化生态修复攻坚行动,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,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;加快提升环境治理能力,确保“十五五”生态环境各项目标顺利实现,推动美丽淮南建设迈出新步伐。
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,要切实抓好民生保障,多渠道挖掘潜力,加强稳岗促就业工作,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,加大欠薪整治力度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表示,将围绕我市新兴产业和规上制造业企业需求保障,加快失业保险稳岗返还。贯彻落实中央、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,持续开展“千企进校园 万岗进万家”“招才引智高校行”“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”等专项活动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,以“技能照亮前程”培训行动为引领,深入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行动。持续畅通维权通道、强化执法攻坚、抓实案件查办、严惩欠薪行为,切实让劳动者安“薪”工作、踏实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