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清岸绿生态美 美丽泥河焕新颜

发布日期:2022-12-07 15:26    来源:市水利局     阅读:    【字体:

初冬时节的泥河河畔,两岸休闲绿道和绿廊蜿蜒绵长;来到潘集区泥河生态景观带,河水潺潺而过,令人心旷神怡,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……

近年来,潘集区委、区政府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围绕两河开展修复治理,改善城市生态环境,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河公共绿地空间,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
综合施策,回应新期待

走近潘集区天柱山路西侧,一片绿色映入眼帘,在清澈的泥河两岸,绿树成行,游人们在家门口的湿地公园里悠闲散步。但就在几年之前,这里还是污水横流、垃圾遍地。如此巨大的变化,来自于潘集区开展的泥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。

泥河是淮河北岸支流,在潘集区由汤渔湖缕堤尹家沟闸处入淮河干流。近年来,由于城乡生活、生产污水散排,城镇管网、现状沟渠雨污混流,导致水环境质量逐年下降,水生态系统逐渐退化。

根据《关于开展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的通知》《安徽省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细则》《淮南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》等要求,潘集区启动了泥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,进一步保护潘集区的生态环境,改善水体污染状况和城市卫生面貌,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。

目前,潘集区朱大沟河道城区段景观建设成为具有生态、观光、休闲、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滨水景观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

“以前的泥河两岸,环境脏乱差,简直不能看……”住在泥河岸边白云小区的居民向记者感慨,如今,这里已是水美、景美、环境美。

综合治理,旧貌焕新颜

观看项目施工前后的对比图片,泥河水由黄变黑、由黑变清,两岸环境由脏乱差变成城市游园,伴随着环境变化的,是潘集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河流治理能力的提升。

潘集区通过点源治理,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、城区排口截污、污水管网完善工程、村镇污水处理工程。通过面源污染治理,实施初期雨水调蓄处理工程,新建1座地埋式雨水调蓄池,设计调蓄规模1.5万立方米,就地处理设施设计规模0.5万立方米/天。通过内源污染治理,实施泥河下游清淤,清淤量约19.99万立方米。

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,泥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有效地收集了城区污水,小区雨污分流工程完成了四处小区改造,潘集城区整体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。各排口水质明显改善,主要污染源不再直排入泥河,污水处理厂每天收集水量增加一万多吨。

潘集区通过生态修复、活水河道治理,使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颗粒显著减少,促进黑臭水体转向草型清水稳态,水通、路通、绿通、生态廊道;水体自由流动,水质已经达标;满足防洪排涝要求,水量、流向可以控制……泥河总体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,实现了“通、活、净、美、可控”的流域水环境综合目标。

改善环境,为民有温度

茶余饭后,泥河城区段泥河两侧生态拦截带是市民游客亲水休闲的网红“打卡点”,这里俨然已成为潘集区泥河水生态治理的一张亮丽名片。家住蓝天小区的刘先生说起泥河河道水质改善称赞道:“现在水质很好,常见水鸟嬉戏,到这里游玩拍照的人越来越多。”

以前,潘集城区没有一处规模公园。如今,群众自发把泥河城区段泥河两侧生态拦截带称为家门口的湿地公园。这里,已成为当地群众日常休闲、散步和锻炼的好去处。

潘集区通过整合滨水资源及结合周边区域开发的策略,创建自然、健康、优美、且有时代气息的河道环境,建成了两侧滨河带39万平方米的绿色长廊,打造出四季有景的自然之美,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改善。

潘集区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加强生态拦截带巡查,增加人手及垃圾清捡频次,保持园路、堤顶路和绿地干净、整洁,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路灯开启时间,方便群众休闲出行;完成黄山路、天柱山路、九华山路、长江西路、黄河路等道路两侧约80个雨水口淤堵垃圾清理工作;及时启闭排污水泵抽排至污水主管道,缓解了天柱山路附近小区内井盖返水现象,妥善处置群众诉求,确保了居民小区环境清洁卫生,让为民举措更有温度,惠民答卷更有厚度。